文章

顯示包含「咖啡」標籤的文章

保溫法式濾壓壺 - Espro Press

圖片
自沖咖啡已經有二個多月,每朝早必定會沖一杯咖啡才吃早餐。如果要上班,每天在家先將咖啡豆磨好放入膠袋帶回公司。通常由磨好咖啡粉到公司沖咖啡相隔約45分鐘至個半小時,時間是有點長,的確會影響咖啡風味,最好當然在公司磨豆了,但又實在太過了點…不過在這二個多月的經驗告訴我,風味其實影響不大。 在公司不可能用V60濾器來作手沖咖啡罷,太招搖了,用法式濾壓壺就最方便而且品質有保證兼穩定,只是清洗比較麻煩。一開始買了Hario的玻璃法壓壺,它的過濾網比較細密,可以減少咖啡渣。法式濾壓是直接用熱水泡咖啡,而濾網功能只是用作隔咖啡渣,所以咖啡中能淬取得到的東西都會留在咖啡內,無論是好的或是壞的,但偏偏我愛上了這種比較上狂野的咖啡。

手沖咖啡 - 理論篇下

請再次注意,此篇理論只是一個咖啡極新手所寫。 水 沖調咖啡除了咖啡豆外,當然是要水吧。 水質 跟據SCAA杯測,對水的總固體溶解量(Total Dissolved Solids)有嚴格規定,不能硬也不能軟,範圍是75ppm至250ppm,最理想是150ppm即是150mg/Litre。太軟會淬取太多,太硬會淬取不夠。有人會非常講究的只會用某某牌子的礦泉水,有些人只會用過濾的水,有些只用不過濾自來水。我家中有自來水過濾器,但我也只是用沒過濾過的自來水來沖調咖啡。

手沖咖啡 - 理論篇上

請注意,這篇只是一位咖啡極新手的理論篇,可信性成疑。 咖啡豆 沖咖啡當然要咖啡豆,最重要的部份。 新鮮 無論用任何咖啡豆,是單品CoE豆或是綜合豆,新鮮是最最重要。一般生豆可存放很久,只要存放適當,一、兩年不是問題。但咖啡豆要經過烘焙才可用作沖調咖啡,烘焙後的咖啡豆最適合飲用是在烘焙後3至10日。這段時間烘焙的化學作用已經穩定,而熟豆的風味也未消去或氧化掉。經過烘焙後的熟豆內裡充滿二氧化碳,這些二氧化碳是隔絕氧氣避免氧化的保護層,不過二氧化碳會逐漸流失,咖啡豆的風味也會慢慢因氧化而淡去。 所以當咖啡豆磨碎為咖啡粉後,二氧化碳會迅速消失,咖啡也會快速氧化。因此,只能在沖調咖啡前才磨研當次所需的咖啡粉,盡量不要預先磨粉。當沖調咖啡第一次下熱水落咖啡粉上,如果咖啡粉釋放出大量氣體,甚至會形成一個氣泡小山丘,而且會維持數十秒,這就代表咖啡粉非常新鮮。

回顧與展望

2012過去,很多人也會回顧過去一年,自己亦想一想…嗯…有什麼好說呢? 最明顯的改變相信是體能,2012是我運動得最少的一年,體能明顯是下降了。打羽毛球的耐力與速度也比以往差。一星期一至兩次運動量不大的羽毛球,對體能鍛練沒什麼幫助,反而慢慢減退。明顯的是,揹著一機一鏡外出,行不了多少時間已覺得頗為疲累,弄至減少了帶相機外出次數…其實羽毛球技術上也有進步,對反手技術的掌握已有很大的進步,反手高遠、後場放網、剎球也做得到了,雖然穩定性還不太好,但漸入佳景。 攝影方面,圓了擁有Full frame Leica相機的夢想,Leica M系鏡頭也有28、35、50及90,算是很齊全。自己對Leica的質素很滿意,也令到我重捨對攝影的樂趣。Rolleiflex T帶我進入了中幅菲林相機的世界,也令我對收藏古董相機產生興趣,之後的Leica IIIf及Yashika Electro 35也是主要為了收藏。而對getty images的邀請,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沒什麼事,但對一個非常業餘的攝影愛好者來說,的確是一個鼓勵。

手沖咖啡 — 器材篇

圖片
之前一篇文 說我如何愛上手沖咖啡,亦因出外飲手沖精品咖啡價格昂貴的關系,而自學手沖。要在家中進行手沖,首先要決定用何種手沖方法,當然可以在家中擁有所有手沖用具,但一開始也要先選一項吧。 正如上一篇所說,Hand Drip是我所選的方法,工具比較上簡單而且風味又是我所喜愛。Hand Drip其實可以是用濾紙、法蘭絨濾網或一些金屬濾網,原本是意屬法蘭絨濾網但無貨,就買了Hario V60濾杯及Kono濾紙。無論用何種方法沖調咖啡,都要新鮮的咖啡豆,所以咖啡磨是必需的。 小飛馬磨豆機是台灣牌子的入門電動磨豆機,它勉強可以磨到espresso幼度的咖啡粉,但對用於手沖咖啡的話就綽綽有餘了,每次磨豆也是幾秒鐘的事。一個好的手動磨豆機也要數百大元,這個只是$980,我認為值得投資。當然便宜的磨豆機也可用,但磨出的咖啡粉粗幼不一會影響咖啡的口味。

愛上咖啡

印象中,苦澀難喝像是咖啡的同義詞,以往我亦如是想,這種飲料有什麼喝頭的,根本就是自虐嘛…但世事無絕對,早幾年Starbucks及Pacific Coffee對港的入侵,我亦開始喝咖啡。不過…我並不是很愛喝咖啡,只是喜歡咖啡店裡的環境,買杯咖啡可以在舒適的環境下看看書、談談天,停下來休息休息。漸漸每逢休息日我都會到咖啡店坐坐,喝杯Mocha。 後來發現我對牛奶敏感,只可以轉用豆奶,但意式咖啡用上豆奶的味道嘛,真是只能勉強接受,但為了去咖啡店的關系也接受了,有時乾脆點杯黑咖啡算了。但問題是,絕大部份餐廳食肆、連鎖咖啡店沖出的黑咖啡實在可以說是難以入口,多數也苦澀難當,不知是用上差劣咖啡豆還是過份萃取的關系。所以這時我還是愛上咖啡店而並非愛上咖啡。

Pacific Coffee Emporium

圖片
十月一日晚與太太去維園看看花燈晚會,拍拍照。唔…今年的花燈嘛,真是令人失望得很,也沒拍了多少照片,逛了一圈就走了。原本想至少要花一至一個半小時的活動,現在只是用了半小時,仍是晚飯時間,所以我倆就決定去附近的Pacific Coffee新開的旗艦店Pacific Coffee Emporium。 在名店街的Pacific Coffee Emporium裝潢是很在不錯的,花了心思,但店面比我想象中小,而且人也少很多空檯。這店有兩個角落,一個是賣普通其它店的咖啡食品,而另一個是賣specialty coffee。到了這裡,勇於嘗試的我倆當然去了specialty coffee的corner了。

樓上懷舊Starbucks Coffee

圖片
星期六與太太家人慶祝父親節,八時在旺角近火車站的鳳城酒家食晚飯。我倆七時多先去一間新開的Starbucks Coffee,這間Starbucks是一間主題店,它以舊式戲院為主題。 一個窄窄的門口,樓梯兩邊裝飾了仿九龍皇帝的墨寶,很地道很親切的感覺。

Library Cafe

圖片
尖沙咀Lane Crawford底層新開了一間Cafe,在雜誌上看見環境不錯,還有售賣有名的蛋糕,我倆夫婦當然不會錯過了。年初四試完 鳥華 的雞湯拉麵,逛一會街就去找這間cafe小休一下。 其實原本是想去海港城中的朱古力店坐一坐,怎知滿是遊人,根本與星期六、日一般,想起這間新開的Cafe,應該還未被內地旅客攻陷吧。幸好去到店裡客人不多,不過整間Cafe得三張圓木檯,另加一張很大很長的雲石檯。Cafe感覺輕鬆休閑,天花上燈飾有格調,雖然名叫Library Cafe,但沒有library的感覺,更一點兒書卷氣都沒有。不過幾位服務員圍在一起聊天,我們等了一會沒人理我們,唯有自己在長檯坐下,之後她們才醒覺拿menu給我倆。

旺角18 grams的Brunch

圖片
過去的星期日與太太去旺角的18 grams cafe,今次是Brunch的時間去到,cafe提供了all day breakfast及一些意大利粉。我們都選了all day breakfast,不過我就選澳式早餐,而太太選了素菜早餐。all day breakfast不包飲品,cafe一杯飲品一般都要三十多元,因是星期日的關系,我沒有選咖啡,只要杯Fresh Mango Soda,太太就選了她喜歡的Hot  Mint Chocolate。

18 grams

圖片
在雜誌上看過18 grams咖啡店的介紹,店的女老闆是咖啡豆批發商亦是咖啡師,丈夫負責炒咖啡豆,有自家調配的咖啡。店開在銅鑼灣,因為出了名被家樂商場招手,所以最近在家樂商場地庫食街開了分店。 今天因為是利物浦球迷會會籍續會的日子,辦理續會的地點在朗豪坊,所以就可以順道去18 grams了。裝潢是不錯的,但可惜的是座位與座位間空間很小,感覺很迫不太舒適。像是其他咖啡店,需要自己找座位買飲品及等飲品,但食物就會由職員負責送上。幸運地剛好有一個雙人座位,放下相機袋,就出櫃檯買食物。有下午茶餐,沙律、三文治、多士、意粉都有,價錢由四十多元起,我選了魚子炒蛋多士,咖啡就轉要iced mocha。

Purplemind Cafe

圖片
太太今天帶我去一間cafe,我們在旺角家樂商場附近找了很久才找得到。一入門口嚇了一跳,三隻大狗衝向我們,幸好三隻狗都很乖,雖然個頭比較大亦不可怕。店是比較上簡陋了點,看上去是店開了有點日子,但有一特色是牆上貼滿了貓貓狗狗的照片,照片拍得還不錯啊。

香港cafe文化?

圖片
香港越開越多咖啡店,不過見得最多都是Pacific Coffee及Starbucks,而我光顧最多的咖啡店亦是這兩間。其實有光顧其他小型咖啡店,但一來有些環境沒那麼好,二來座位少,不好意思坐得久。去咖啡店都就是想輕鬆舒服的坐一下,喝杯咖啡放鬆心情看看書或閒聊閒聊,但最近去咖啡店遇到三件事,是不太愉快的經歷。 有兩次去沙田都遇到同一樣事情,就是很多人在Pacific Coffee及Starbucks等位,其實坐位是有的但被人佔著。例如有些學生在cafe溫書,但兩個人佔著四人檯,兩張坐椅放袋、雜物等東西,在下午茶時間,四周都是找坐位的人,但他們一點讓出另外坐位的意思都沒有…又有些人將shopping後的戰利品放在椅上,完全無視其他人的需要。

尖沙咀的Initial Cafe

圖片
尖沙咀的Initial Cafe,除了是cafe外,內裡亦賣衣服,女士埋頭shopping之時,男士可以在cafe中坐下嘆杯咖啡,是個不錯的idea。Cafe的裝潢其實與Initial的差不多,環境相當不錯,很舒適。 我選了特別一點荔枝咖啡,而我太太選了燕麥朱古力,比較上健康。原本想要吃個蛋糕,出去凍櫃望一下,竟然今天沒有蛋糕…飲料方面,荔枝咖啡的確有一點兒荔枝味,但只是一點兒,需要很用心的嚐味才感覺到荔枝味,咖啡亦香,但比不上soulmate coffee及1882。而朱古力嘛,太太的意見是味道可以,但1882更好。

葵芳的Soulmate Coffee

圖片
看雜誌介紹,得悉有間細細的cafe,咖啡好味道而且還很近我住處,一定要試一試。去到一看,的確是一間很細的cafe,約莫得10個座位,位于葵涌廣場一條窄窄的後巷,如無介紹是頗難找得到。 咖啡種類不太特別都是朱古力、榛子、鮮奶、焦糖咖啡,亦有白朱古力及抹茶咖啡,而食品有幾款蛋糕,這晚就只有紐約及藍梅芝士餅。價錢不貴,比starbucks及pacific coffee便宜一點,細杯約$28至$30。套餐只需$55,有細杯裝咖啡及一件蛋糕,比起分開買便宜幾塊錢。

煮出好咖啡之70個秘訣

圖片
去得cafe多,有時會想在自己家裡煮杯咖啡,至少比去cafe平得多罷。在市面上看到很多咖啡機,心思思的,但自己其實對咖啡並不熟悉,甚至可以說是所知甚少,所以希望知多一些才決定。一天去書局閒逛,看到幾本台灣的咖啡書,最後選了這一本,因為這本書知識性多一些,並沒有介紹台灣本土咖啡店,所以就買下來了。 以往去cafe,只是會點Mocha、Latte等等,對於咖啡真是沒有多想,看了這本書才知自己多無知啊。

尖沙咀The One 的 Full/Half Cafe

圖片
星期六本想去上環的法國餐廳食午餐,但因為遲了出門,我們轉了去尖沙咀The One。去到The One看看directory,飲茶得利寶閣及東海,日本食店及扒房…唔…記起在Homeless旁有間相當型格的Cafe,就去這間罷。 Cafe的佈置的確型格,主要分三部份,一個開放式廚房,兩部份的用餐位。門口一入是第一部份,主要是細一點的檯及椅。行入一些有個木地台,台上一排放了幾張大木檯,一大片落地玻璃前有一個大木櫃,木櫃上放了不同裝飾及飲品。

尖沙咀美麗華的Cafe Habitu

圖片
自從有了愛妾Leica M8,女朋友GF-1被冷落了好一陣子,為了家庭和諧,今日帶了女朋友外出用餐。 晚上與太太去了尖沙咀美麗華商場地庫的Cafe Habitu,它的裝潢及氣氛都好好,檯與檯之間不會太近,我喜歡這種Cafe。Eggs Benedict及All Day Breakfast比較多人點,但它亦有意粉、意大利飯、薄餅、小食等等,咖啡就當然的了。晚上有Dinner set,2 courses $148、3 courses $168,今晚是春雞或意大利雲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