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顯示包含「攝影」標籤的文章

攝影 京都之旅 - Sony FE 24-70mm F4 OSS Zeiss

圖片
今次京都之前,我係冇變焦鏡頭,全部都係定焦鏡,連唯一一枝既Sony FE自動對焦鏡頭,都係28mm F2。 當初買28mm F2係因為要合照,當俾部相機人幫手影相時用,真係唔多人識同你手動對焦㗎嘛。所以之前一般會帶三支鏡,Sony FE 28 F2、Leica 50 F1.4同Leica 90 F2(定係2.8),成日換鏡都幾麻煩,不過光圈大同畫質好好。 今次唔想太麻煩,上網研究下,最終基於價錢、重量、大細、質素、方便、range既考慮,買左支Sony FE 24-70 F4 OSS Zeiss。依支standard zoom lens係Zeiss出品(定合作?),用Zeiss鍍鏌,鏡有防手震,而且重量同大小係眾多Sony既standard zoom鏡群中係最輕同細(雖然都唔係好細)。 上網睇過拍出既相片質素幾好,但就話對焦慢。支鏡已經係十年前既產物,光學同motor技術既進步不少,當然不能同近年出既鏡頭比較。但因我用Sony A7C II,相機都係上年先出,配依支鏡頭對焦非常快,唔覺同啲新鏡頭有好大分別。 F4光圈係真心唔夠,有啲場境想淺啲景深做唔到,晚上手持要頗高ISO,幸好依家Lightroom個AI Denoise太厲害,用到幾萬ISO都還可以。 京都依七日,zoom鏡好方便,好多時都會用50-70mm影景,用35-50mm街拍,用24mm手持拍合照。拍到既嘢係真心多左,質素會唔會好得過Leica 50 F1.4,咁梗係冇,冇個種feel啦。尤其今次京都人多到以前旺角一樣,用zoom鏡就更方便,可以盡量避開人群入鏡,唔駛人肉zoom。 最令我驚訝,係去伊根舟屋既遊覽船,依支鏡加上Sony A7C II既AI 對焦,可以追焦海鷗同鷹,非常快同準(冇用連拍,係續張拍)!只係一支十年前,二手三千頭就有既鏡頭!如果用Leica M鏡係冇乜可能影到… 今次都有帶Leica 50mm F.14同LM-EA9(令Leica M鏡可自動對焦,不過幾慢下),不過只係去Outlet時冇乜嘢影個日用過。 買左一支zoom,令我重拾攝影既樂趣。

今日最愛

圖片
日本名古屋立山黑部上的室堂,極美的地方。

山步行 — 紫羅蘭山

圖片
中秋已過,氣候也變得涼快了,行山的季節又開始。我的山友們已經在上個月開始了,不過種種原因沒有出席,直至今天才是本行山季度的第一次。在網上看資料,這路線最好是3、4月行,因為春天有吊鐘花,不過因為資料上是容易的路線而風景又不錯,就選了作為熱身路線。 紫羅蘭山在香港島黃泥涌水塘開始,經陽明山莊上紫羅蘭山,繞一圈經淺水灣坳回黃泥涌水塘。 在地圖上可見,上紫羅蘭山後,有數條路徑可選,可向右去大潭水塘,也可去赤柱上登或繞過孖崗山。

山步行 — 八仙嶺

圖片
計劃行八仙嶺已有一段日子,但基於種種原因到五月才能成行,原本有四人參與,但其中的兩夫婦因病沒有出席,所以今次只有我與大廚Geoff二人同行。八仙嶺山路崎嶇,山上沒有遮掩,而且上落較多,我們也不建議其他偶而運動的人同行。   這次的路徑是由粉嶺鶴藪開始,徑八仙嶺到大埔大尾督,即是衛奕信徑第九段,路徑如下: 鶴藪 → 鶴藪水塘 → 屏風山 → 黃嶺 → 八仙嶺 → 大尾督 路線上好簡單,都是一條直路行,比較少分岔路,不過我都在Garmin Etrex 30中準備好了路線圖,以防萬一。

山步行 — 姜山到大澳

圖片
今個月已經行了兩次山,不過心癢癢的很想再行多次,因為之後會去大阪京都旅遊,要到下個月中才會行八仙嶺。因為行得太密的關系,原本我只是計劃與太太二人同行,所以就選了一條比較短的路線,鳳凰徑第5段由姜山道近深屈道開始,上觀音山、姜山,之後轉落龍仔悟園,終點是大澳。 看Elevation Graph,上山路不多,但也要上兩個山頭,之後就全是下山路,尤其最後一段非常斜。

山步行 - 西灣亭至北潭凹

今天是與十位朋友的每月一次的行山活動,因為大家的能力及體能的參差,所以今月選的路線比較上容易,唯一是路程有點兒長,約莫11至12公里。以下是路線圖,今次是由B點西灣亭去A點的北潭凹。 其實由北潭凹出發也可,不過因為西灣亭只有每小時一班的村巴,而且坐位少。但北潭凹就有96R、94號巴士及7號小巴出鑽石山及西貢市中心,所以以北潭凹為終點比較好。 整個路程分別經過: 西灣亭 → 西灣村 → 西灣 (西灣營地) → 鹹田灣 (鹹田灣營地) → 赤徑 (也可露營) → 北潭凹 途中不斷經過不同的村落,大多都有士多有飲食,都可以稍作休息,整條路線大都是麥理浩徑第二段。 今次我們早上十時半在近廣華醫院的旺角小巴站等,有紅色小巴直接由旺角到西貢市中心,35至40分鐘,價錢每位$16。之後在西貢市坐新界的士去西灣亭,時間約20至25分鐘,價錢約$90。

野營樂 — 鶴藪營地

圖片
每月一次野營活動,希望可以堅持下去。今次的營地是鶴藪,選擇原因是上網看相片環境不錯,附近有鶴藪水塘及流水響水塘,可以到水塘拍照。尤其是流水響水塘,環境非常吸引,正正是一個攝影好地方。 鶴藪營地位於粉嶺,但各營友都是住在新界西,如乘港鐵會很轉折而且費時,所以我們先在元朗港鐵站集合,再由元朗乘九巴276號至上水,再由上水乘港鐵站至粉嶺,在粉嶺乘52B小巴到鶴藪。由元朗站至上水只是幾個站,車程也只是二十分鐘左右。到達上水後,我們決定在上水買食物,然後乘的士直接至鶴藪營地,因為由鶴藪小巴站至營地需要行15分鐘。

山步行 - 針山草山

圖片
今次行程比較辛苦,由城門水塘菠蘿壩上針山,再上草山,然後繞一圈城門水塘,在另一邊回到菠蘿壩。路程不只要上兩個山頭,而且要行14公里,中途沒有補給,算是有難度的一次,所以今次行程只有四人。 路程所經地點如下: 菠蘿壩 → 針山 → 草山 → 鉛礦坳 → 菠蘿壩

山步行 - 鶴咀

圖片
二月份的行山活動,由我們的搞手選定的路線是鶴咀,一個相當美麗的地方,它就在龍脊的南面,而且鶴咀還是海岸保護區。這次同行七人,人數上是比較多的一次,皆因此路線較容易而且風景優美。 這次亦是在筲箕灣港鐵站等,然後一起在附近食肆吃早餐。之後到巴士總站乘新巴9號巴士,巴士線路是由筲箕灣去石澳,到鶴咀站下車,是一個迴旋處,旁有水務署食水缸。

山步行 - 老虎頭

圖片
今次行程是由梅窩去愉景灣,主要是登上老虎頭,路程並非太長,只是9公里,但在尾段落山相當斜,而且多是山石路,有一定難度及危險。基於這個因素,這次行山之旅只有六人參與。 看這次行程的Elevation Graph,由1m登上442m之後急落山兩段,落山段體力消耗反而會比上山大,因為要一直蹲下來保持低重心落山,雙腿會很疲累。

山步行 - 釣魚翁 (西貢三尖之一)

圖片
繼一月一日登獅子山後,今天挑戰更高難度的西貢三尖之一,釣魚翁。三尖分別是蚺蛇尖、釣魚翁及睇魚岩頂,蚺蛇尖最高最險要,其次是釣魚翁,而睇魚岩頂敬陪未席。這次路徑可難可易,如登釣魚翁就在分岔口離開釣魚翁郊遊徑,如不登山可繼續行釣魚翁郊遊徑,可以在前方再匯合。 今次同行人數頗多,除了一班比較熟悉的行山友人外,還另外呼朋喚友,人數幾達二十人。釣魚翁位于清水灣半島,我們相約在鑽石山91號巴士站等,乘巴士到清水灣道五塊田站下車,車程約莫45分鐘。 行程如下: 五塊田 → 上洋山 → 廟仔墩 → 釣魚翁 → 大坳門路 (布袋奧)

山步行 - 獅子山

圖片
新一年新開始,這麼多年以來,還是首次在一月一日登山。獅子山經常看見,但從沒有去過,今次就是登上對香港十分有象徵意義的獅子山。 看見Elevation Graph上山路是比下山路斜,事實上亦是如此,到接近山頂處,有些路要手腳並用。去獅子山,可以乘港鐵到黃大仙港鐵站,然後沿龍翔道向天馬苑方向行,過竹園道向獅子山公園進發。到獅子山公園後,匆進入公園,公園門口附近有一小路牌指示獅子山,沿樓梯上就是。

野營樂 — 南山營地

圖片
愛上了大自然,尤其有了兩次露營經驗,而且基於買裝備的款項也實在大,如不好好利用這些裝備就太浪費了,所以我們希望至少每月到郊外露營一次。 十二月份就選擇了南山營地,原因是營地非常大,設備齊全,四周環境清幽,在南大嶼山也算是就近。而且與攝友之前行大東山後,還順道實地視察過,大部份是草地,環境的確優美,營地大也不怕沒營位。可惜太太病了,只有我、太太細妹及攝友Geoff。 今次我們很早,希望早些到營地能找個合心意的地方安營。相約在東涌港鐵站,人齊後到商場的超市買食物,要預備五餐的食材,今天的午餐、晚餐、宵夜,明天的早、午餐,而Geoff會成為我們的大廚。 去南山營地可在東涌乘大嶼山巴士3M,路線是由東涌去梅窩途經南山,在南山站下車,最好上車時與司機說聲。南山營地離巴士站不遠,十公鐘內可到。

山步行 - 大東山

圖片
大東山,香港第三高之山峰,海拔869公尺,最合適攀登的時份是11月至12月,一來秋高氣爽正是登山日子,二來大東山的秋日芒草景色非比尋常的美,我和另一攝友就是因為滿山金黃的景色而來。不知是否大家怕辛苦,今次只有我倆二人同行。 地圖上及Elevation Graph都是基於鳳凰徑而繪制的,如要登上山頂要離開鳳凰徑,在最接近頂端的山路直上山頂,然後沿山頭的石營向東面下山,之後會再次接上鳳凰徑。如Elevation Graph所顯示,登大東山上落幅度是很大的。

山步行 - 尖鼻咀

圖片
今次算不算是山步行呢…我也想了一會兒,因為根本是沒山,整條路線都是平地,而且距離很短…十一月份的行山活動就是安排去尖鼻咀,在濕地公園附近。 看Elevation Graph就可知,這次路線是非常平坦,算是一次郊遊吧。路線圖上看見,途中會經過不少魚塘。

野營樂 — 扶輪公園營地

圖片
自從五月去了西貢灣仔西營地後就沒有去露營,一來天氣太熱,二來沒有人提起再去。過去的星期六終於在接近半年的時間後,一行四人去了一個交通方便、設備不錯而又有補給的營地,就是大帽山扶輪公園營地。地圖中的Rotary Club Park就是扶輪公園,營地在公園旁,扶輪營地又名芬芳營地。 在荃灣港鐵站等,因扶輪公園營地不大,我們比之前預早了。營地距離港鐵站不遠,所以就乘的士去營地,新界的士是不能到的,要紅的。到達扶輪公園,穿過公園的燒烤場,有指示牌指出營地方向,營地只是在公園旁。

山步行 - 龍脊

圖片
說了差不多一年的龍脊之行,終於約好了在今天。亦是今天,正式開始了我行山之旅,愛上登山之樂。今次一行十數人,我只認識其中一位,是Leica攝友,認識了一年有多。他是今次的搞手,主要成員是他的屋苑朋友。 我們中午時分在筲箕灣港鐵站等,然後去超市買水及食物,之後在小巴站乘紅色小巴,路線是由筲箕灣去大浪灣,價錢每位$10,在土地灣下車。

日本東京六日遊 - 第二日

圖片
今次旅程全都是太太編排,我就是跟團去旅行一樣,乘什麼航空公司機、什麼酒店也不太清楚。下年吧,下一年計劃去歐洲,多數是德國,那時我將會詳細計劃行程的了(希望吧)。 今天的行程是原宿,主要是裏原宿,因為我很喜愛這地方,之後是附近的表參道及六本木。上次遊東京因為時間關系,錯過了遊六本木,今次時間充餘,應該能一遊著名的六本木山了。 一貫我們旅遊的習慣,就是不會太過早起床,最重要是放鬆,所以都是大約九時才梳洗,然後到新宿站附近找找麵包店吃早餐。隨便去了一間,但也找了一些時間,也隨便選了些麵包及咖啡。咖啡比較淡,麵包也可以吧,早餐我也不會太挑剔。 對於喜歡攝影的我來說東京可供拍攝的原素是比較少的,例如上年去的北海道就有很多不同的景致。東京主要都是城市、街景,有些夜景拍拍,但要街拍就怕給人罵,所以運用盲拍技巧是必需的,而要盲拍的話用超焦距也是必要的,而要用超焦距拍攝的話,一顆好的28mm至35mm手動鏡是比較好的選擇。所以今次旅遊就沒有帶我喜愛的50mm鏡頭,反而帶了顆35mm的。以後的相片也有很多是在街拍人,都是盲拍的多。 由新宿到原宿是非常簡單的乘山手線就可以,去過東京的應該很熟悉的了,一條巡環線已包括了不少東京的景點。出站後其實很近表參道的,一條大馬路,兩旁很多大樹,綠樹林蔭的,馬路兩旁都是裝潢漂亮的商店。

日本東京六日遊 - 第一日

圖片
上次去了東京一星期,當年是我倆第一次的自遊行,足足準備了一個月去計劃行程。事隔七年重臨舊地,原因只是…不知去那處旅行,東京不需要什麼計劃也能起行…終於匆匆的訂了機票酒店,才想起可以去箱根及近郊地方,不過已經太遲了,與箱根無緣。 上星期一乘國泰航機,八時多起飛,非常多人的一班機,在機上看了“金雞sss”…希望不要再拍下去了,已完全沒了當年的風采。 到達日本成田機場已是下午一時多,入境只需要半小時,比預期中快了。之後過海關時,要開行李箱檢查,還要將所有東西拿出,再將行李箱拿去房間照X光…當時我是拿著太太的行李箱,與她分別過海關,所以當關員拿出物品時是有點尷尬的…

今日最愛

圖片
城門水塘的水浸白千層,一系列十數張城門的相片,只有這張轉為黑白照,感覺樹幹上的紋理及水上的樹根是黑白照很好的元素。 很高興這張照片放上500px成為popular照片,也在Black and White分組中上了第二頁,是我在500px中第三高pulse的照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