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
顯示包含「手沖」標籤的文章

手沖咖啡 - 理論篇下

請再次注意,此篇理論只是一個咖啡極新手所寫。 水 沖調咖啡除了咖啡豆外,當然是要水吧。 水質 跟據SCAA杯測,對水的總固體溶解量(Total Dissolved Solids)有嚴格規定,不能硬也不能軟,範圍是75ppm至250ppm,最理想是150ppm即是150mg/Litre。太軟會淬取太多,太硬會淬取不夠。有人會非常講究的只會用某某牌子的礦泉水,有些人只會用過濾的水,有些只用不過濾自來水。我家中有自來水過濾器,但我也只是用沒過濾過的自來水來沖調咖啡。

手沖咖啡 - 理論篇上

請注意,這篇只是一位咖啡極新手的理論篇,可信性成疑。 咖啡豆 沖咖啡當然要咖啡豆,最重要的部份。 新鮮 無論用任何咖啡豆,是單品CoE豆或是綜合豆,新鮮是最最重要。一般生豆可存放很久,只要存放適當,一、兩年不是問題。但咖啡豆要經過烘焙才可用作沖調咖啡,烘焙後的咖啡豆最適合飲用是在烘焙後3至10日。這段時間烘焙的化學作用已經穩定,而熟豆的風味也未消去或氧化掉。經過烘焙後的熟豆內裡充滿二氧化碳,這些二氧化碳是隔絕氧氣避免氧化的保護層,不過二氧化碳會逐漸流失,咖啡豆的風味也會慢慢因氧化而淡去。 所以當咖啡豆磨碎為咖啡粉後,二氧化碳會迅速消失,咖啡也會快速氧化。因此,只能在沖調咖啡前才磨研當次所需的咖啡粉,盡量不要預先磨粉。當沖調咖啡第一次下熱水落咖啡粉上,如果咖啡粉釋放出大量氣體,甚至會形成一個氣泡小山丘,而且會維持數十秒,這就代表咖啡粉非常新鮮。

手沖咖啡 — 器材篇

圖片
之前一篇文 說我如何愛上手沖咖啡,亦因出外飲手沖精品咖啡價格昂貴的關系,而自學手沖。要在家中進行手沖,首先要決定用何種手沖方法,當然可以在家中擁有所有手沖用具,但一開始也要先選一項吧。 正如上一篇所說,Hand Drip是我所選的方法,工具比較上簡單而且風味又是我所喜愛。Hand Drip其實可以是用濾紙、法蘭絨濾網或一些金屬濾網,原本是意屬法蘭絨濾網但無貨,就買了Hario V60濾杯及Kono濾紙。無論用何種方法沖調咖啡,都要新鮮的咖啡豆,所以咖啡磨是必需的。 小飛馬磨豆機是台灣牌子的入門電動磨豆機,它勉強可以磨到espresso幼度的咖啡粉,但對用於手沖咖啡的話就綽綽有餘了,每次磨豆也是幾秒鐘的事。一個好的手動磨豆機也要數百大元,這個只是$980,我認為值得投資。當然便宜的磨豆機也可用,但磨出的咖啡粉粗幼不一會影響咖啡的口味。

愛上咖啡

印象中,苦澀難喝像是咖啡的同義詞,以往我亦如是想,這種飲料有什麼喝頭的,根本就是自虐嘛…但世事無絕對,早幾年Starbucks及Pacific Coffee對港的入侵,我亦開始喝咖啡。不過…我並不是很愛喝咖啡,只是喜歡咖啡店裡的環境,買杯咖啡可以在舒適的環境下看看書、談談天,停下來休息休息。漸漸每逢休息日我都會到咖啡店坐坐,喝杯Mocha。 後來發現我對牛奶敏感,只可以轉用豆奶,但意式咖啡用上豆奶的味道嘛,真是只能勉強接受,但為了去咖啡店的關系也接受了,有時乾脆點杯黑咖啡算了。但問題是,絕大部份餐廳食肆、連鎖咖啡店沖出的黑咖啡實在可以說是難以入口,多數也苦澀難當,不知是用上差劣咖啡豆還是過份萃取的關系。所以這時我還是愛上咖啡店而並非愛上咖啡。